English

什么是商业戏剧

直击谭璐璐
1998-12-05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杭程 我有话说

事隔5年,由《离婚了,就别再来找我》而出名的谭璐璐又杀回了话剧舞台,又一部卖座多多的大戏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》于28日在中国儿童剧场亮场。再度身披独立制作战袍的谭璐璐面对首场800余名观众感慨颇多,因为她知道头场的满座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。此前记者曾采访过多名所谓“独立制作人”,但显然票房及艺术上的失败与他们对“独立制作”概念理解的多少是成正比的。作为“独立制作”开创者的谭璐璐,她无法回避的第一个问题便是“什么是商业戏剧?”换个角度说便是“作为一个独立制作人,你应干些什么呢?”

记者:在经济背景、话剧市场都不景气的背景下,你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时机重操独立创作旧业呢?

谭:从1993年制作话剧《阳台》、1994年制作《离婚了,就别再来找我》,这次制作话剧是第三次。我没有特意选择一个时机,我是在拍了电视剧《北方的故事》后,一直没有好的项目后,很偶然地看到这个叫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》的剧本,真是令我激动不已,应该说这个剧本使我重新进入话剧市场。而这个知青戏赶“知青上山下乡”30周年纪念实在是一种巧合。

记者:从一系列制作“商业戏剧”来看,从话剧类型到导演手法都是现实主义和传统手法,是不是只有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才具有商业性?

谭:我进入话剧界制作的第一个戏便是孟京辉导演的实验戏剧《阳台》。事实证明这样的戏剧,观众群是比较小的。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比如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》有很好的故事框架,思想得体、煽情的矛盾焦点,还有反映的特定时代,还有一批特别的老知青观众,这个戏是一定会有市场的。

记者:《离婚了,就别再来找我》里用了江珊、史可,这个剧里用了梅婷、李春波,明星效应对于商业戏剧是不是至关重要呢?

谭:我没有特别想过。梅婷是跟了我的电视剧《北方的故事》,然后又跟进了这个剧组。梅婷是中戏的学生,她演得很好。李春波刚上完电影学院,特想试一把,他很敬业。他们都拿很低的演出费。

记者:在整个商业运作中,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?

谭:作为独立制作,会有优化组合的优势,比如我选择最合适的演员、导演、灯光舞美、制作等等,但同时它的不足也在于此,由于剧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,各方面的合作显然不像一个剧院那样顺畅,协调的工作很多。但总的来说与上次比,已经非常顺利了。

记者:1994年你在制作《离婚了,就别再来找我》时发生的“江珊、史可罢演风波”,有很多人说是你一手操纵的。

谭:我不可能操纵两个大活人做什么事,事实上那次风波是很多因素造成的,而且很多事情都赶巧了。通过那一次我积累了很多经验,所以这一次操作得比较顺利。

记者:你认为这个戏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吗?

谭:我知道话剧市场是怎么回事,我对票房没有太高期望,但我坚定信心。在抓票房上没有花很大功夫,但凭戏本身的出色,靠口碑也能吸引很多的观众。目前沈阳、武汉都跟我接触,准备去这两个城市进行巡演,他们的包场费再加上北京的票房已经基本上可以收回投资。

记者:最后一个问题,投资到底有多大?

谭:总投资可能在30万左右,全部个人投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